10月23日,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闭幕之际,国家档案局在广西南宁召开全国档案宣传工作交流座谈会暨“一报一刊”通联工作会,来自全国的13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交流经验、座谈建议。中央档案馆副馆长、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林振义,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办公厅副主任、自治区档案局局长甘自强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档案报社总编夏建绪、中国档案杂志社总编王天泉作了工作报告。
在新的起点上提质增效
近年来,全国档案系统对标对表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档案宣传工作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新成绩,积累了值得总结交流的新经验。座谈会上,来自6家单位的代表交流了典型经验,分享先进做法。
广西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的热土,红色资源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区位优势独特,全区各族人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山歌文化。自治区档案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按照国家档案局部署每年印发档案宣传工作要点,将档案元素和档案工作内容融入山歌中,在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山歌传唱方式,把档案宣传唱出来、让档案宣传“潮”起来、推动档案宣传红起来,形成“这边唱来那边和”的良好局面。
档案法修订颁布5年来,各级档案部门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破解难题、推动发展。安徽省将档案宣传纳入《“十四五”安徽省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每年全省档案工作会议均明确宣传工作重点,将宣传量化指标纳入对各市档案局业务综合评价;制定《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专门增设“宣传教育”条款,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档案宣传教育的职责,从立法层面为宣传工作保驾护航。
档案宣传是对档案工作的宣传,也是基于档案资源活化利用的宣传。山东全省各级档案馆深入挖掘利用馆藏档案,通过编报资政参考、出版编研著作、举办专题展览、创作微视频、开展专题活动等方式,推出档案宣传精品力作。省档案馆编报的档案资政参考获得省委领导批示肯定,与山东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文献纪录片《筑梦百年》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优秀国产纪录片推荐名单,文献纪录片《档案里的山东抗战》平台点击量突破4800万次。
档案部门要普及档案知识,传播档案文化,展示档案形象,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就应当转变工作观念,树牢媒体思维。湖北省突破“零散化、单打一”的传统宣传模式,加强前瞻性布局和系统性整合,构建多维发力、立体传播的新格局。《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后,系统策划了“近期宣传造势、中期平台借势、长期文化成势”的“三步走”传播策略,经过3个多月的持续宣传,《随州曾侯乙编钟》全网相关宣传内容突破1.5万条。
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机构,必须自觉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四川省档案馆准确把握档案宣传工作的发展方向,推出一系列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档案宣传文化成果。连续4年发起“江河奔腾”长江黄河流域档案宣传系列活动,联动全省综合档案馆开展“百千万”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与团省委联合开展全国高校在川大学生宣讲“万档思政”志愿服务项目,联合22家综合档案馆在《中国档案报》开设“‘江河奔腾 红色浪潮’跟着档案走中国”专栏和视频展播,联合44家综合档案馆在《中国档案杂志》推出了“江河奔腾·‘十四五’档案馆工作巡礼”专栏和视频。
档案宣传工作要始终把握正确方向,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中展现档案作为。广州市档案局聚焦市委“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工作主线,深挖档案宣传价值。以市“两办”名义印发重大活动和重特大事件档案管理办法,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特大事件处置提供文献参考和决策支持。即将举行的十五运会是粤港澳三地承办的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运动会,也是香港、澳门首次承办全国运动会,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市委分管领导审定十五运会档案指导工作方案,坚决把筹备、建设、开展十五运会的奋斗历程记录好、留存好,以档案宣传广州、展示广州。
在新征程上凝聚共识
在会议安排的分组讨论中,参会代表知无不言、畅所欲言,每位同志都从会议中受到鼓舞、得到启发、达成共识,在交流互鉴中促进本区域或本馆档案宣传工作更进一步、更上层楼。
有代表在讨论时指出,档案宣传工作的主要难点是缺乏“破圈”能力,社会影响力相对较弱,因此,档案宣传工作不能孤立进行,不仅要主动联合档案系统内的兄弟单位,还要坚持扩大合作面,积极与其他文化机构、高校、媒体平台建立联系,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这个建议获得了与会代表的广泛支持。
北京市联合华北五省区市举办“胜利烽火——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京津冀晋蒙档案史料展”;黑龙江省档案馆关于杨靖宇将军牺牲的档案内容在新华社全媒体报道,被1121家媒体转载,全网传播量超4300万次;西藏自治区档案馆联合西藏出入境边检总站举办“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文献档案展口岸边境巡展,覆盖边民群众和各族游客9.7万人;云南省档案馆积极与30余家单位合作筹办展览、开展史料研究……
以往,社会公众认为档案与生活距离较远,导致参与档案宣传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档案部门职能又相对单纯,档案宣传中往往以现场讲解、馆藏开放等传统方式为主,缺乏创新与互动性,宣传方式较为单一,使得档案宣传难以走进“大众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宣传的“声量”。代表们表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档案宣传工作必须创新理念方法,积极运用融媒体手段,使档案文化更接地气、富有生气。
甘肃省档案馆积极拥抱新媒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线上档案展览平台,推出“甘肃记忆”“历史将永远铭记”网上3D展厅;福建省档案馆在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设立“兰台晓苑”,作为档案文化交流中心和闽台关系档案文化展示馆;广东省档案馆打造“见字如面”主题互动打卡区,定制侨批样式信封、信纸,推出档案元素印章供公众集章,同时开通支付宝“碰一下”功能,领取“数字藏品”徽章;贵州省档案馆(省地方志办)与贵州日报报刊社共同打造了全国首个省级党报地方志专栏——“读方志 行贵州”,刊发文章100余篇,阅读量超300万人次;重庆市档案局、档案馆携手重庆广电集团(总台)策划推出《档案里的今天》短视频栏目,全网累计播放量超2000万次;南京市档案馆注重强化媒体合作,随着电影《南京照相馆》上映,众多市民走进档案馆查询祖辈户籍档案,全网报道传播覆盖超亿人次。
多位代表在会议上提出,要以“小切口”展现“大作为”的叙事方式,让档案故事既有高度又有温度。大家认为这需要一支精通档案业务、历史知识,且掌握策划写作、媒体运营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去创作更加通俗易懂、吸引力强的宣传作品,有效触达更广泛的社会公众。为此,浙江省档案馆代表建议深化校地合作,与高校共建实习基地,定向培养兼具档案专业素养和宣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河南省档案馆代表建议“一报一刊”经常性地开展写作培训、经验交流,以培养锻造一支能够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专业化档案宣传队伍;山西省档案馆代表建议构建全国性的档案宣传人才培育体系,定期开展新媒体运营、文创开发等专题培训。
在新时代大有作为
24日上午,各组代表分别汇报了分组讨论情况。
第一组代表湖南省委办公厅何左得平用“重、新、实、好”4个字归纳大家的发言特点,他表示:“我们将带着这次会议的丰富成果回到工作岗位,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再传捷报!”
第二组代表河南省档案馆曹园介绍道:“组内各位同志在讨论中一致认为,近年来在国家档案局领导下,档案宣传工作主责主业更加聚焦,宣传内容更加丰富,宣传模式更加多元,跨界融合更加有力,传播途径更加灵活。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谋划好‘十五五’档案宣传工作。”
第三组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农民智表示:“讨论期间,大家除了分享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外,也讨论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经过讨论,大家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做好新时代档案宣传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第四组代表上海市档案馆张姚俊表示:“我们第四组同志在参加昨天上午的会议后,深有感触,深受启发。大家表示将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的精神和部署要求,进一步守正创新,砥砺奋进。”
会议指出,档案宣传工作坚持服务中心大局,这是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档案宣传工作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要树立媒体思维方式,不应该满足于默默无闻,不能封闭起来自娱自乐,要让社会了解档案工作是什么、有什么、在做什么,以求得更多的社会理解和支持。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依据主题整合资源,加强馆际合作、跨界合作,发挥档案育人作用。要着力培育知名品牌,这是档案宣传成熟与否的指标之一,要努力形成‘一馆一品’。要加强宣传阵地建设,“一报一刊”是塑造全国档案工作共同体的基本载体,是提升档案工作业务水平的重要工具,必须办好,也应当学好用好。
此次档案宣传工作交流座谈会通过思想碰撞与经验分享,为新时代档案传播工作注入了新动能。全国档案宣传工作者将以此次座谈会为起点,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携手打造更多有温度、有深度、有传播度的档案文化精品,让历史记忆真正成为滋养当代、启迪未来的精神力量。
文章来源:《中国档案》2025年第10期
作者单位:中国档案杂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