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档服务
查档
分类:
[广东公报]
[申报]
[华侨史料]
[辛亥革命]
[侨批资料]
[黄埔军校]
[G2017-广东行政周刊]
[G2017-广东省政府周报]
[G2017-广东省政府公报]
[民国时期广东财政专题档案]
[民国时期省政府建设厅农田水利建设]
[侨批档案]
[民国时期广东省政府民政厅]
[民国时期广东省政府教育厅]
[民国时期广东省银行]
[民国时期水利部珠江水利工程总局]
[民国时期广东省政府地政局]
[民国时期广东省农林水利建设委员会]
[民国时期粤汉铁路管理局]
[广东省妇女联合会]
[广东省水利电力厅]
[广东省供销社]
救亡图存/1901年1月,慈禧太后用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发上谕,命督抚以上大臣就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等问题详细议奏。4月,又下令成立筹划推行“新政”的专门机构“督办政务处”。至1905年,清政府连续颁布一系列“新政”上谕。图为1901年军机大臣上奏的吏部变通铨选章程的奏折。
G2013-辛亥革命-0027
救亡图存/1905年,慈禧派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绍英和端方五人游历英、美、法、德等七国考察宪政,以资作改革参考。图为五大臣出洋考察前合影。
G2013-辛亥革命-0028
救亡图存/为推进预备立宪,1908年,清廷批准《各省谘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1909年10月,广东谘议局正式成立。图为广东谘议局开幕纪念照。
G2013-辛亥革命-0029
民族工业的摇篮/在列强经济侵略的压制下,广东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也开始了艰难的抗争。1872年,南洋华侨陈启沅(1834-1903),广东南海人,在家乡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企业——继昌隆机器缫丝厂。图为陈启沅像和蒸汽缫丝机器模型。
G2013-辛亥革命-0030
民族工业的摇篮/1879年,广东肇庆旅日华侨卫省轩在佛山创办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火柴厂之一—佛山巧明火柴厂。图为1879年该厂生产第一枚“火花”。
G2013-辛亥革命-0031
民族工业的摇篮/1900年,粤籍澳大利亚华侨马应彪在香港创办先施百货公司,首创华人公司商品标价出售、聘用女售货员的先例。图为先施百货公司。
G2013-辛亥革命-0032
民族工业的摇篮/南洋桥商张弼士(1840-1916),广东大埔人,烟台张裕酿酒公司的创办人,在广东创办了包括广州的机器织布亚通公司、佛山的机器制砂砖裕益公司、惠州制造玻璃的福兴公司、雷州的机器垦牧普生公司、平海的福裕盐田公司等企业。
G2013-辛亥革命-0033
民族工业的摇篮/潮汕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华侨集资创办的铁路,由旅印尼华侨张煜南、张鸿南兄弟筹资兴建。南起汕头市区,北迄潮安城,全长39公里,1904年开筑,1908年全线通车。图为1933年潮汕铁路汕头站。
G2013-辛亥革命-0034
民族工业的摇篮/1905年,粤商简照南与简玉阶在香港创办广东南洋烟草公司(1909年3月更名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为近代最大的民族资本烟草公司。图为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切烟部。
G2013-辛亥革命-0035
融汇中西的思想文化/1833年由德国教士郭实腊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为中国境内最早用中文出版的近代期刊。图为1833年出版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G2013-辛亥革命-0036
融汇中西的思想文化/1884年在广州创刊的《述报》,每月汇编成一卷,取名《中西近事汇编》,为近代广东地区由中国人自办的报道中西时事新闻的早期日报。
G2013-辛亥革命-0037
融汇中西的思想文化/基督教会派到中国的第一个传教医生是美国人伯驾(1804-1885)。他于1834年到达广州,1835年创办眼科医局,1859年改称博济医院,为中国内地第一所西医医院。图为博济医院。
G2013-辛亥革命-0038
融汇中西的思想文化/近代中国传播西学的第一所洋学堂——马礼逊学堂。1839年由美国人布朗在澳门创办,1842年迁至香港。
G2013-辛亥革命-0039
融汇中西的思想文化/1864年6月,清政府为培养外语人才在广州创办同文馆。同文馆的设立,开创了吸纳西方教育制度和人才的先河。图为同文馆师生合影。
G2013-辛亥革命-0040
融汇中西的思想文化/1872年,美国传教士那夏里在广州沙基金利埠(今六二三路)创办真光书院。为外国人在广东开办的第一间女子学校。图为那夏里像。
G2013-辛亥革命-0041
首页
上一页
14678
14679
14680
14681
14682
14683
14684
下一页
末页
共 264805 条共 17654 页
首页
新闻动态
公众参与
网上办事大厅
档案局办事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