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档服务
查档
分类:
[广东公报]
[申报]
[华侨史料]
[辛亥革命]
[侨批资料]
[黄埔军校]
[G2017-广东行政周刊]
[G2017-广东省政府周报]
[G2017-广东省政府公报]
[民国时期广东财政专题档案]
[民国时期省政府建设厅农田水利建设]
[侨批档案]
[民国时期广东省政府民政厅]
[民国时期广东省政府教育厅]
[民国时期广东省银行]
[民国时期水利部珠江水利工程总局]
[民国时期广东省政府地政局]
[民国时期广东省农林水利建设委员会]
[民国时期粤汉铁路管理局]
[广东省妇女联合会]
[广东省水利电力厅]
[广东省供销社]
晚清危局/根据《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2亿两。图为清政府摊派各省赔款的办存簿。
G2013-辛亥革命-0012
晚清危局/1904-1905年间,日本和俄国为了争夺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权益,在中国境内进行战争,最终日本取代俄国享有在中国南满的势力范围。图为日俄两军在中国旅顺港的海战场面。
G2013-辛亥革命-0013
晚清危局/1904年2月13日,清政府对日俄交战双方宣布“局外中立”的谕旨。
G2013-辛亥革命-0014
晚清危局/1905年12月,广东省城加捐税引起民情暴动,清政府令粤督据实奏报的稿本。
G2013-辛亥革命-0015
救亡图存/伴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并在曲折中发展。图为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分布情况。
G2013-辛亥革命-0016
救亡图存/张之洞在任两广总督期间(1884-1889),创办了石井枪炮厂、广东钱局、广州机器织布纺纱官局等近代企业。图为1886年筹办、1889年投产的中国第一家机器铸线厂—广东钱局及其铸造的钱币图样。
G2013-辛亥革命-0017
救亡图存/1893年9月,标志中国近代钢铁企业诞生的汉阳铁厂竣工投产。其产品以钢轨最优,国内早期兴建的京汉等铁路所用的钢轨和钢件均由该厂生产。图为1893年中外职员观看汉阳铁厂出铁照片(上)和1907年汉阳铁厂全景照片。
G2013-辛亥革命-0018
救亡图存/郑观应(1842-1922),广东香山人,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在其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商战甚于兵战”观点,该书贯穿着“富强救国”的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提出了改革方案。图为郑观应像及其所著《盛世危言》。
G2013-辛亥革命-0019
救亡图存/黄遵宪(1848-1905),广东嘉应人,近代著名的外交家、诗人和维新思想家,他所著的《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情况,为后来的维新变革提供了借鉴。
G2013-辛亥革命-0020
救亡图存/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戊戌变法发起人;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师从康有为,力主变法救国。图为康有为(左)、梁启超像。
G2013-辛亥革命-0021
救亡图存/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开办长兴学堂(后改称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培养维新人才。图为万木草堂旧址。
G2013-辛亥革命-0022
救亡图存/1895年4月,以梁启超为首的80多名广东省籍举人要求清政府废约拒和、改良政治,挽救民族危机的呈文。
G2013-辛亥革命-0023
救亡图存/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变法维持了103天,因此也称“百日维新”。图为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发的《明定国是》诏书。
G2013-辛亥革命-0024
救亡图存/维新志士康广仁、杨深秀、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等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图为清政府处斩“六君子”的谕旨。
G2013-辛亥革命-0025
救亡图存/1927年2月14日,溥仪给70岁的康有为赐寿。次日,康有为奏上《追述戊戌变法经过并向溥仪谢恩折》。
G2013-辛亥革命-0026
首页
上一页
14677
14678
14679
14680
14681
14682
14683
下一页
末页
共 264805 条共 17654 页
首页
新闻动态
公众参与
网上办事大厅
档案局办事窗口